秋冬季污染防治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|行业动态|源和环保-z6尊龙官网入口
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,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,交通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,是大气污染物大量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。产业方面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钢铁、焦炭、电解铝、平板玻璃、水泥、原料药和农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3%、47%、38%、33%、19%、60%和40%。
能源方面,河北、河南、山东及山西地区的煤炭占能源消费量的比例接近或超过80%,且单位排放量大的民用散煤在其中占相当大的一部分。交通运输方面,公路运输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货运占比达到了84%,造成大量重型柴油车排放。源解析结果表明工业、燃煤与机动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.5的主要排放来源。
根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数据分析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单位面积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,采暖季期间由于采暖需求导致的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增长,该区域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还将进一步增加30%左右。
在污染物排放增加的同时,冬季不利的气象因素也是导致采暖季pm2.5浓度高、重污染频率高于其他季节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,2013年以来,北京市连续4年出现暖冬,导致风速减少,冷空气活动偏弱,偏南风增多,静稳天气大幅度增加,湿度增加,逆温频发且增强,混合层顶端高度降低,扩散条件变差。
相对静稳的气象条件导致重污染过程频繁出现,从2013年到2016年的采暖季,“2+26”城市的平均pm2.5浓度均在100微克/立方米以上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高达9%左右。每次重污染过程导致pm2.5年均浓度少则升高2微克/立方米,多则升高5微克/立方米。2016年6次重污染过程导致北京的pm2.5浓度每日至少增加15微克/立方米,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季节pm2.5浓度的下降成果。
由于人力很难改变气象因素,因此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降低秋冬季重污染的唯一途径。2013年以来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小于其他季节,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和难点。
来源:《环境保护》杂志